字體 [小] [中] [大]
一、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公共衛生管理(520701)。
二、入學要求
普通高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或具備同等學力。
三、基本修業年限
三年。
四、職業面向
本專業職業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專業職業面向
所屬專業大類(代碼) |
所屬專業類 (代碼) |
對應行業(代碼) |
主要職業類別 (代碼) |
主要崗位群或 技術領域舉例 |
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舉例 |
醫藥衛生大類(62) |
公共衛生與衛生管理類(6206) |
衛生(84)
|
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05-99) |
基層公共衛生管理;基層衛生行政事務管理 |
無 |
五、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衛生行業的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群,能夠從事基層公共衛生管理、基層衛生行政事務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管理人才。
六、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一)素質
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2.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實事求是、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3.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
4.勇于奮斗、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1~2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健身與衛生習慣,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6.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1~2項藝術特長或愛好。
(二)知識
1.掌握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熟悉公共衛生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安全消防等相關知識。
3.掌握衛生事業管理和醫院管理的基本方法與知識。
4.掌握公共衛生學、衛生管理統計和管理流行病學的方法與知識。
5.掌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
6.掌握管理學、社會醫學和衛生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知識。
7.熟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健康教育的基礎理論知識。
8.了解國家衛生健康政策和醫療保障制度。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人際溝通與組織協調能力。
3.能夠熟練使用辦公自動化軟件,并具有一定的公文寫作與處理、醫療衛生機構行政事務管理的能力。
4.能夠開展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知曉率、獲得感以及服務質量調查分析,且能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跟蹤管理。
5.具有初步的社區衛生服務計劃制訂、需求評估、監測評價、組織協調和資源管理的能力。
6.能夠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組織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及評價,并能進行人群健康管理。
7.能夠正確的進行公共衛生管理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應用。
8.具有分析人群疾病與健康的影響因素及疾病控制管理的能力。
9.具有協助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能力。
七、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一)課程設置
本專業課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1.公共基礎課程
根據黨和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將思想政治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育、軍事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礎必修課;并將黨史國史、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大學語文、公共外語、信息技術、醫學人文修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禮儀、美育、職業素養等列入必修課或選修課。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可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2.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一般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并涵蓋有關實踐性教學環節。學校自主確定課程名稱,但應包括以下主要教學內容:
(1)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一般設置6~8門課程。包括:管理學基礎、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要、管理流行病學、社會醫學、管理心理學、公文寫作與處理、公共衛生法律法規與監督等。
(2)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一般設置6~8門課程。包括:衛生事業管理、公共衛生學、衛生管理統計應用、醫院管理實務、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實務、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實務等。
(3)專業拓展課程
專業拓展課程包括:公共衛生管理綜合實訓、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應急管理、衛生經濟實務、健康管理實務、檔案管理實務、衛生信息管理、醫療保障制度、健康醫療大數據等。
3.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實驗、實訓、見習、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等。實驗、實訓可在校內公共衛生管理專業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完成,見習、跟崗實習或頂崗實習應在具備一定規模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二級甲等及以上綜合醫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完成。社會實踐由學校組織,可在社區、醫院、衛生健康管理與服務部門及其他相關校外場所完成。應嚴格執行《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
5.相關要求
學校應統籌安排各類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應結合實際,開設國家安全教育、社會責任、綠色環保、金融知識、節能減排、人口資源、海洋科學等方面的選修課程、拓展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并將有關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和相關實踐性教學;自主開設其他特色課程;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
(二)學時安排
總學時一般為2800學時,每16~18學時折算1學分。公共基礎課總學時一般不少于總學時的25%。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于總學時的50%,其中,頂崗實習累計時間一般為6個月,可根據實際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各類選修課程學時累計不少于總學時的10%。
八、繼續專業學習深造建議
本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參加行業繼續醫學教育;主要是專業的成人本科教育和全日制專升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