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小] [中] [大]
一、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預防醫學(520703K)
二、入學要求
普通高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或具備同等學力
三、基本修業年限
三年
四、職業面向
本專業職業主要面向職業崗位群:面向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層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健康教育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醫院等,從事基層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監督與管理、健康教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崗位。
拓展職業崗位群:從事食品安全監督與管理、中小學校健康保健、營養與膳食指導、健康評估與咨詢、職業病防護等崗位。
五、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衛生健康行業的公共衛生醫師等職業群,能夠從事基層疾病預防控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醫學人才。
六、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一)素質
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2.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3.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
4.勇于奮斗、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將預防和控制疾病、維護人民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5.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1~2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6.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1~2項藝術特長或愛好。
(二)知識
1.掌握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傳染病學的相關基本知識;
3.掌握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4.掌握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相關知識;
5.掌握環境衛生、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等專業基礎知識;
6.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基本知識和原則;
7.熟悉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點及其對健康影響的基礎知識;
8.熟悉社會醫學、社區衛生服務以及與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相關的醫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知識;
9.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安全消防等相關知識,了解公共衛生相關的政策、制度和標準。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初步掌握與公眾、媒體及其他相關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和協調的基本技能,并能實施人文關懷;
3.能夠開展健康檔案管理、預防接種、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4.具有開展基層和社區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慢性病預防控制和健康管理能力;
5.具有開展人群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監測、篩查和流行病學調查的技能;
6.具有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進行衛生健康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對結果進行解釋和表達的技能;
7.具有常見傳染病暴發、流行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識別、信息報告與應急處理的基本技能;
8.具有在人群中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基本技能;
9.具有環境衛生、職業衛生和食品衛生等公共衛生監測數據的采集及報送的基本技能;
10.能夠進行公共衛生相關疾病的現場急救、現場采樣和初步檢測。
七、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一)課程設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1.公共基礎課程
根據黨和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將思想政治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育、軍事理論與軍訓、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礎必修課;并將黨史國史、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人際溝通、公共外語、美育、信息技術、大學語文、高等數學等列入必修課或選修課。學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2.專業課程
一般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并覆蓋有關實踐性教學環節。學??梢罁I崗位群自主確定課程名稱,但應包括以下主要教學內容:
(1)專業基礎課程
一般設置6~8門。包括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診斷學、臨床醫學概論、傳染病學等。
(2)專業核心課程
一般設置6~8門。包括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婦女保健與兒少衛生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等。
(3)專業拓展課程
包括社會醫學、衛生法律法規、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藥理學、健康管理實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防醫學實用技術、衛生信息技術基礎、大數據分析處理、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以及溝通和禮儀等。
3.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要包括實驗、實訓、見習、實習、畢業設計和社會實踐等。實驗、實訓應在校內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開展。本專業要求“臨床和預防”雙見習和雙實習。見習應在綜合性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完成。頂崗實習的預防醫學部分應在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臨床醫學部分應在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完成。應嚴格執行《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
4.相關要求
學校應統籌安排各類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應結合實際,開設國家安全教育、社會責任、綠色環保、節能減排、人口資源、金融知識、海洋科學、管理等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方面的選修課程、拓展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并將有關內容融入到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和相關實踐性教學環節中;學校自主開設人文類、文獻檢索等其他特色課程,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
(二)學時安排
總學時一般為2800學時,每18學時折算1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學時一般不少于總學時的25%。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于總學時的50%,其中,頂崗實習累計時間不少于8個月,可根據實際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各類選修課程學時累計不少于總學時的10%。
八、繼續專業學習深造建議
本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參加行業繼續教育;本專業的成人本科教育和全日制專升本教育。